关于微景通
十一黄金周,景区对于景区安全事故该如何处置?
发表时间:2018-09-28
九十两月,秋高气爽,经过炎炎夏日,人们终于迎来了凉爽的秋季。伴随着国庆小长假即将来临,景区也即将迎来人流高峰。大众旅游的深化发展使得旅游安全问题比以前更加突出,旅游人次持续增加,旅游活动范围更加广泛,导致旅游自身的安全事件几乎不可避免,也使得旅游发展更易受外部安全事件影响。
那么景区对于景区安全事故该如何处置?
1.制定事故预案、防患未然
景区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安全事故制定不同的景区应急预案并列出具体的行动计划,使实施的计划切实、可行、迅速、有序。并定期进行演练,在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报告、分析、调查和处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据新预报,超强台风“潭美”十一期间即将来袭
但经过两次大转折后奔向日本
因此,在十一长假前
潭美大可能是外围影响我国
在台湾海峡、东海掀起狂风巨浪
在台湾北部和浙江东部下起骤雨
因此,国庆期间计划前往
日本、韩国旅游的朋友,
请密切关注台风动向,
谨慎选择行程,做好必要准备!
如果发生暴雨洪水灾害,景区如何该如何应对?
暴雨洪水灾害发生时,容易导致河流决堤、景区淹没,也容易继发造成泥石流灾害,造成景区基础设施破坏,并容易导致景区游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受损。
在现有条件下,大部分暴雨灾害是可以预测的。景区在接报暴雨洪水资讯后,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封闭景区、疏散游客、避免灾难性后果。在景区运营期间突发暴雨洪水灾害,应该立即封闭景区、疏散已有游客,并全力搜救失踪游客,避免灾难型后果的扩大。
在景区游玩,设备故障也会给游客带来生命财产威胁。
设备事故应急处置
(1)景区工作人员要迅速疏散游客,并通知景区负责人和相关管理部门,视情况向120等公共机构求救。
(2)事故发生后在现场人员应立即切断电源。
(3)若有游客受伤,应立即组织人员抢救伤员,尽快解除重物压迫,减少伤者挤压综合症的发生,并将其转移至安全地方。
(4)游客若在挤压部位有开放性创伤及出血,景区医护人员应及时为其止血。
(5)若有骨折(伤肢等)人员,应及时为其进行骨折伤处理。
(6)拨打 120 急救电话时应讲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景区门口接应,将受伤人员迅速转往医院。
(7)景区工作人员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8)做好事故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的原因和经过,抢救经过,治疗情况,事故责任的影响处理,游客的情绪和反映等。报告力求详尽、准确。
景区安全事故的发生使游客的人身财产受到损害,将会给景区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景区应当重视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保障旅游者的安全。
除此之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保障游客的生命安全。
2.建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与制度
景区应该意识到安全对于景区的重要性,是景区发展的前提与必要。每个景区应该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负责景区各个地区的安全巡查。
成员组成应该是接受过安全教育的管理人员,职责细化,每个人应该在什么岗位,负责什么样的工作,有明确的划分。节假日期间,可以临时增加安保人员,确保旅游者的安全。
景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旅游景区安全保卫制度应全面合理,尤其是涉及事故发生后在第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事故管理制度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这样做有利于旅游者获得真实的安全信息。
3.加大景区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包括景区安全活动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人力、财力、物力。包括安全教育宣传培训、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的情况、安全费用的投入。
为提高景区从业者的安全意识,景区无论何时都必须重视安全宣教,并加大安全事故教育的培训力度,通过专业的培训,提高景区从业者的安全意识,熟悉掌握针对安全事故的具体应对措施,提高旅游服务过程中的紧急应变能力。
各个上岗人员必须具备资格证书,比如包括职业机动车驾驶员、消防控制室的值班和操作人员等专业岗位应按照规定持证上岗。
景区安全管理需要必要的费用投入,安全经费投入到景区的各个部分,包括维护、保养应急救援设施设备;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制定安全标识等其他与安全生产相关的费用。
4.游客容量的监控、管理
游客过多的景区容易不堪重负,对环境造成影响是一方面,另外还会增加景区发生安全事故的因素,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为此,《旅游法》中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大承载量。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旅游者数量可能达到大承载量时,景区应当提前公告并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景区和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疏导、分流等措施”。
因此景区应该核算出景区的大承载量,制定景区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通过电子设备随时监控,以便对人多的地方进行及时疏散。
5.小结
旅游安全无小事,景区安全保障事关游客人身、财产安全,必须高度重视。景区经营者要将安全管理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作为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予以足够重视,要努力在景区营造人人要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讲安全的安全管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