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width:100%; margin-top:10px; } .code img{ width: 154px; height: 154px; margin: 10px 400px; }

关于微景通

景区营销要想好,4种了解不能少!

发表时间:2018-07-18

所谓营销,是指谋划方式、方法和策略,从而实现某企业市场目标。借用营销理论大师德鲁克的名言,就是——营销的目的是让销售成为多余。就是说,营销的本质不是要突出销售,或者至少不是突出那种低级叫卖式的销售,但营销的目的确实是为了搞定销售。

景区营销讲究艺术、技术、技巧等等,景区营销成功的前提是先了解自己,了解竞争对手,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1、知己——自身分析,解决我是谁的问题
景区要做好营销,首先是要清楚“我是谁”,不是自己随便给自己戴个高帽子就可以的。这种定位是基于把景区的各种资源、项目产品及特色、稀缺性、吸引力的一个综合客观分析和评价,这种对景区自身的分析评价,既不能夜郎自大自卖自夸,又不能妄自菲薄自惭形秽,可以通过对资源调查、分类、评分等做一个定量评价,同时对景区的区位、交通、可进入性、旅游环境等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景区营销人员在做营销工作前,不妨都先做做这个功课,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先进行一个景区的资源调查和分析报告,做这个事情有个大的作用,就是既可以让营销人员快速度了解景区的各种资源、项目和产品,又可以让营销人员以自己的经验、学识和眼光来看待和评价景区的特色、特点和可以着力进攻的方向。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而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再厉害的营销负责人也可能会出现视觉盲点和思考漏点。

由于每个人的思考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的眼光不同,对事物的判断经常会产生大相径庭的结论,这就是“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的道理了。这种差异化恰恰是景区负责人的宝贵财富,世界只有不同,才会更加精彩,思想只有不同,才能创造千变万化的新鲜色彩。

每个人对景区特色的分析和评价,到了营销负责人手中,就可以进行再分析和排序,策划出异彩纷呈的不同宣传主题和活动,比如可以进行季节性变换和组合,进行功能性变换和组合,进行节庆活动的设计和创新,就不至于在活动策划上,老被节日赶着跑,到时候出现抓耳搔腮到处求教做什么活动好等苦恼问题了。

2、知根——文脉分析,解决我从哪里来的问题
我之所以在这里要把文脉分析单独来说,是因为我觉得对于一般景区来说,文脉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以前一直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但是对这句话做过深入思考的人其实并不多,不是人们不愿意思考,而是感觉无从思考,只能朦朦胧胧地感觉,好像有道理,但又好像很虚无缥缈。因为对于很多自然景观来说,文化的当量似乎不太重要。事实果然如此么?其实不是的,纯风景自然景观要是独特,自然也能以天地之大美吸引大量游客,但这种美不可言说,而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希望的是有所附丽的美。而一座山、一条河流、一个村庄的个性和特色,主要就是靠其蕴含的文化来体现。九寨沟没有藏羌文化、大理古城没有风花雪月、丽江古城没有纳西文化、石林没有阿诗玛的传说、泰山没有帝王封禅文化、武夷山没有儒释道文化……人们为什么要不远千里跑去一睹它们的芳容?


现在很多景区在文化上的忽视十分惊人,究其原因一是包括很多景区营销负责人不知道如何提炼文化,不知道这些文化如何产品化,更不知道这个东西怎么运用到营销实践中去,不知道怎么结合现有的产品进行包装。二是文化可能要长期投入但没有直接产出,在很多景区负责人看来,文化之事,只不过是景观性产品的点缀,并不是功能性产品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比如多是提炼一点文化元素运用到建筑装饰等上面去。

这些想法其实大错特错,在景区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越具有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景区,越能在竞争中轻易胜出。所以慢慢的,有的景区负责人开始知道文化的重要性,知道给景区找魂的重要性,知道品牌形象塑造的重要性,知道产品精美包装的重要性,不惜重金在景区品牌形象的策划和设计上。

3、知彼——竞合分析,解决我在哪的问题
知己虽然很重要,但有时候知彼显得更为重要。营销之人,有时候可能整体实力上明显不如对手,但这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还不知道自己不如对手(自身弱势),也不知道对手有些什么招数和套路,不知道对手的杀手锏(核心竞争力)和死穴(弱势)在哪里,更不知道如何化解对方的攻势(竞争策略),这样的比武,除非天意弄人,或者对手自身失误,否则自己必败无疑。

因此,要知道自己在哪里,必须通过和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和分析,才能清楚地明确自己的位置,知道这些竞争对手哪个对自己的威胁大,哪些对自己的威胁较小,哪些对自己的威胁可以忽略不计,哪些又能够和自己形成差异性互补等等,这样就可以扬长避短,同时又可以合纵连横,以取得好的营销战果。

这种竞合分析同样可以采用营销人员前期进行分析的方法,不同的是分析之后,可以进行碰撞式讨论,在讨论中更加清晰景区的竞争格局,同时营销人员的互动讨论也会生成许多应对策略,这个才是竞合分析讨论重要的成果。

4、定位——方向分析,解决我要去哪里的问题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给出景区营销几个定位:战略定位、主题定位、品牌形象定位、产品定位、特色定位、市场定位、消费者定位。但景区的定位是一个很强的技术活,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营销方案里面的定位,其实是伪定位。其伪在——

一是战略定位一般是长官意志,就是说营销战略包括营销目标没有一个科学的设定,而是老板或老总说了算,这一点想必大多数营销负责人都深有同感。

二是忽视主题定位,品牌形象定位同时也就变得极其模糊。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错误是,言必称圈层、言必称距离,言必将主要市场放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塘,这种市场定位的错误主要在于对消费者的界定模糊。消费者定位之所以模糊,是因为缺少对消费者的调查和研究,一是事前的调查研究,二是行为过程研究,三是事后调查研究。

景区的品牌形象定位其实不是天马行空的点子和创意,景区的市场定位也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由近及远的编排,这其实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讲究的是真实调查、仔细研究和科学评价。策划当然会运用许多创新性思维,包括逆向的、发散性的甚至天马行空的,但主线仍是一种逻辑思维,是“种子—根系—芽胚—茎—干—枝—叶—花—果”的过程。


还有一个就是很多景区忽视针对性特色定位,在所有的市场都卖一个口号,这种宣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比如桂林要到长三角宣传,整体性山水美景宣传是可以的,但还能不能再有针对性一些,就是更加突出桂林的山的特色,也许对于缺山而多水的江浙沪人,可能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当然这个并不是定论,要经过市场调查才能后确定。
上一篇:景区营销实操宝典,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下一篇:贴上“智慧旅游”标签:是噱头还是“真”技术突破?
400-155-6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