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width:100%; margin-top:10px; } .code img{ width: 154px; height: 154px; margin: 10px 400px; }

关于微景通

智慧旅游经典案例:四大乡村旅游经典案例,教你在乡村土地上玩嗨!

发表时间:2018-05-24

随着逆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与消费升级的变化趋势,乡村旅游走进了时代舞台,许多乡村借助旅游实现了转型升级、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极大带动了经济水平的增长,这背后是什么样的旅游经营模式与发展策略在支撑?今天通过四个经典案例为大家揭晓乡村旅游成功的秘诀。


 莫干山

位于浙江省德清县的莫干山镇,距上海大约两个小时车程,因其长三角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与人文历史底蕴原因,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旺季时民宿高达1500元每晚,但仍一房难求,可见其经营之火爆。据统计,2017年德清县以民宿经济为龙头的乡村旅游接待游客658.3万人次,同比增长17.9%,实现直接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增幅达36.7%,可见民宿产业之火爆。 

智慧旅游经典案例


 

2007年之前,莫干山镇依然秉持着传统老旧的地方经济发展路径,以当地农业与特色农作物的种植为主要生存方式,很多当地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这种情况直到2007年,被前来游玩的南非籍人士高天成改变。


高天成被当地的自然环境吸引,找到了商机。高天成认为莫干山的农舍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浑然一体,通过旧物利用和空间设计,就能满足中高端人群的休闲度假需求。之后,他又相继租用老屋,带动了、老树林、枫华等一批“洋家乐”的民宿兴起。


智慧旅游经典案例

在2007年到2018年的时间里,莫干山依据市场需求方向与创新发展,不断更新发展、经营模式,并对民宿群有所扩建或改造。


开始以“裸心谷”为核心,对当地老旧传统建筑、民居进行改造,是原始的乡村原生民宿形态;紧接着莫干山对民宿进行了加建,且由传统乡村民宿走向精品化、高端路线,注重民宿设计的现代感,也吸引了大批年轻客群;后阶段莫干山开始走酒店化、标准化路子,在提供特色化民宿服务同时,加设了酒店业务。


在民宿产业的带动下,莫干山农房的租金以每年翻一倍的速度上涨。而当地村民除了房租收入,有的还在民宿做起了服务员。此外,村民栽种的蔬菜和水果,每年都会以略微高出市场的价格供应给民宿。


在整个民宿产业发展中,当地政府也一直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在政府的指引与规范管理下,将农村的土地要素、劳动力积极性都发挥了出来,终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智慧旅游经典案例


投资者、村民、当地政府,多方要素的有效组合,使莫干山民宿成为乡村创新发展的出色范本。2016年10月,莫干山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

袁家村


袁家村为什么这么火呢?


袁家村地处关中平原,全村共有62户286人,土地面积660亩。这里缺山少水,自然和人文条件均不突出,也不是政府重点扶持的“典型村”。但这个村的村干部们带领村民们想办法、出点子,齐心协力,仅仅过了十年,袁家村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以“古镇”+“小吃”模式发展至今,被誉为“关中第一村”。


智慧旅游经典案例


袁家村郭书记总结:“袁家村的主题是关中民俗,我们为什么不做红色延安,为什么不做唐昭陵,唐昭陵就在我们背后我们都不做,不做的原因是那些跟我们的生活都没什么关系,我们就要做关中地地道道的农村生活。我们说的话,我们的衣着,我们的很多东西都是关中民俗的一部分。我就觉得这个东西我能做,别的我们做不了,也不会做。”


袁家村持续发展的精髓是不断创新产业形态。在村干部的带动下,袁家村先是建起农民个体经营的“农家乐”,后来又建了特色小吃街,引来特色餐饮、旅游商品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健康养生、艺术创意、绿色农业等新兴产业,再现了古代民居、传统手工作坊和民间演艺小吃等关中民俗的历史原貌,提升了乡村旅游层次。随后又发展酒店住宿、酒吧等夜间经济,还通过成立股份公司、群众入股的方式,实现“全民参与、共同富裕”。


智慧旅游经典案例


2007年,现在很多村民收入是打工时的10倍。据村干部介绍,现在每户村民能保证年入20万元,在外打工的20多名年轻人也几乎全部回村发展。袁家村还带动了周边10个村发展,吸纳了超过2000名外村民众来此就业。

芭蕉村


2012年以前芭蕉村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120户,几乎都住老旧瓦房和茅草房,环境卫生脏乱差,农民收入低于全镇平均水平。“全村119户人,以前竟然有40多个单身汉,‘光棍村’的说法曾让村民和村干部都倍感头疼;“不是醉醺醺地打牌,就是冲突不断,外人连村子都不敢进。”曾在芭蕉村任村民小组长的南班村党支部书记高勇坦言,村民发展动力缺失、没有上进心,以低效产业为主的芭蕉村,迟迟没有富起来的迹象。




改变发生在2012年。这一年,白沙将芭蕉村纳入“美丽乡村”打造计划之列,采取农户出一点、政府出一点、银行贷一点、集体补一点、企业出一点的方式,共投入3000万余元进行了整村大改造,让家家户户都住上了143平方米的二层楼房。纵横有序的林荫村道取代了泥泞土路,告别了每到雨季,村里都是泥泞遍地、污水横流的日子。美了村庄环境,也美了村民的心。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启动,村民们开始主动外出打工,村民的精神面貌变了、接触的人多了,40多位新媳妇一个接一个地娶回来——“光棍村”成为历史。


智慧旅游经典案例


芭蕉村村民们借着邦溪镇整体开发的机遇,纷纷做起了民宿,还成立了芭蕉村休闲观光农业合作社,发动全体村民入股,吃上了旅游饭。


依托芭蕉村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村里成立了芭蕉村休闲观光农业合作社,引导村民参与旅游发展。此外,芭蕉村还整合1460万元资金启动休闲农庄建设,打造集民宿、餐饮、自驾、度假等为一体的综合农业休闲乐园,让全村在去年便实现了旅游增收15万元。

经过4年多的打造,2015年10月中旬,农业部揭晓2015年“中国美休闲乡村”榜单,芭蕉村以“特色民俗村”跻身其中,成为海南西部年度唯一入选者。


4


鲁家村


鲁家村由13个自然村构成,占地面积16.7平方公里。在2011年之前,村里都输土路,环境极差,垃圾满地都是,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农田林地因无人耕种一片荒芜。在2011年以后,鲁家村村班子重组,开始思索如何创建美丽乡村,许多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土地、山林等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变成了资本,吸引了很多企业资金进入,大大提高了村民经济水平。


村里进行了村庄环境规划、产业规划和旅游规划。规划按照村庄原有的脉络进行梳理,策划新产业,引进新思想,让更多年轻人回到村庄,将规划与运营有机结合,创新产业规划设计,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更多人爱上乡村 。

智慧旅游经典案例

2013鲁家村提出了打造家庭农场聚集区的理念,在全村范围内建设了十八家差异化的农场,其中包括了鲜花农场的6亿资金投入的这个大项目。同时着重关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了属于鲁家自己的农业高新产业园区。创意农业的发展,提升了土地的利用价值与村民的收益。


鲁家村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走市场化道路,开辟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通过市场化的机制开发多样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出融合乡村观光、游乐、休闲、运动、体验、度假、会议、养老、居住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旅游休闲项目, 打造出特色田园休闲旅游。在具体开发中,可根据各自具体情况侧重打造其中某一项或几项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经验总结:


1.需要定位准确,因地制宜,打造符合自己的文化和体验环节;

2.需要全民创业,把所有人的利益都绑到一个产业链上,形成餐饮、住宿规模,同时通过合作社的方式,把优势项目进行股份化管理,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3.通过旅游,带动传统农业生产,提高农特产品议价能力。

4.乡村旅游一定要考虑客观实际,不能认为是乡村就能发展乡村旅游,要对投资开发项目作科学论证和规划。如果忽视交通、食宿、民俗文化、产业结构、原住民利益等重要因素,将终导致投资项目没有成为财富反而变成包袱。


材料来源于网络,来也整理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智慧旅游背景和智慧旅游大数据的优势 下一篇: 中国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400-155-6865